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笔者运用自制艾灸床对腰肌劳损患
者进行薰灸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腰肌劳损患者50
例,均来自解放军广州疗养院理疗科,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
照组20例,见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
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腰肌劳损诊断参照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
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2490 •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2年9月第27卷第9期 CJTCMP , September 2012, Vol . 27, No. 9
3. 治疗方法
3.1 灸前准备 治疗室装有排气系统、空调设28℃、多功
能艾灸治疗床3张[2-3]、大浴巾每人2条、酒精灯1盏、火机1个、
Φ18mm×200mm 5年陈艾热敏灸条若干、Φ18mm×40mm艾柱
若干(将1条Φ18mm×200mm 5年陈艾热敏灸条折成5段)。
3.2 施灸部位 河车命强段[4]。河车路可分为头部、腰背部
和胸腹部河车路,每河车路计有7条线,其中腰背部河车路中间
一条为督脉线,左右旁开0.5寸、1.5寸、3寸各1条,腰背部河车
路又可分为河车椎至段、河车阳命段、河车命强段。河车命强段
特指命门至长强这一段河车路,这一段也是腰骶臀痛常见的好
发部位。
3.3 施灸方法
3.3.1 治疗组:薰灸疗法,术者取走艾灸床腰骶尾部的垫
板,通过手摇器将薰灸托盘调到适当高度,将艾柱一端点燃,
按一定的方阵纵行排放在薰灸托盘上;患者祼露腰骶尾部仰卧
艾灸床上进行治疗,身上盖1浴巾防止漏烟,通过手摇器施艾灸
手法。
3.3.2 对照组:悬灸疗法,术者将5支艾条捆绑成一柱,点燃
其中一头,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进行艾灸治疗,施灸过程中要
不断弹去燃烧后的灰烬,保持灸头的温度。
3.4 施灸手法
3.4.1 治疗组:主要为薰灸疗法,包括温和灸和雀啄灸;艾
灸时艾燃烧生成物密闭在床体内可对患部实现薰灸、术者或患
者通过手摇器调节薰灸托盘的距离来实现温和灸、通过手摇器
调节薰灸托盘一升一降来实现雀啄灸;一术者可同时管理几张
床,治疗几个病人。
3.4.2 对照组:主要是悬灸疗法,包括温和灸、雀啄灸、往返
灸、回旋灸;先对河车命强段7条线进行往返灸和回旋灸,再针
对命门、腰阳关、腰俞、长强、肾俞、关元俞、气海俞、八髎穴等
穴位进行温和灸和雀啄灸,一术者只能施灸1人。
3.5 灸量、时间、疗程 局部温热偶有刺痛感为度,30min/次,
1次/日,1疗程5次,1疗程后观察效果。
3.6 配合治疗 每例患者均在治疗的第1次、第5次在肩背
腰骶臀部循河车路密集拔罐,10min/次;每例患者每次治疗前
后均各进行1次约5min摆脚、振腰、荡腹等的功能锻炼[5]。
3.7 灸后调理 擦干患者身上的汗,换掉汗湿的衣服,喝温
开水适量,治疗后3h方可温水浴,治疗期间工作同治疗前,禁食
辛辣冷饮,禁房事。
3.8 注意事项 治疗室配轻音乐;艾柱先疏后密;大醉、大
怒、大惊、大恐、过劳、过饱、空腹禁灸;女性经期禁灸,皮肤
过敏者不宜灸。
4. 评价方法 本治疗从临床疗效、灸感传导、治疗感受、
操作难易四方面来进行评价。
4.1 临床疗效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肌劳
损的疗效标准制定[1]:①治愈:腰部疼痛及压痛基本消失,活动
无障碍;②显效:腰部疼痛及压痛明显好转,活动无障碍;③好
转:腰部疼痛及压痛部分消失,活动轻度障碍;④无效:腰部疼
痛、压痛、腰椎活动无改善或加重。
4.2 灸感传导 参考自制腰骶部薰灸过程灸感传导评分表
(见表2)。灸感是艾灸时局部出现温热或麻木、虫行等,并伴
有微汗出,本治疗灸感可向上传至颈、向下传至膝、向前传至
腹,可以从一般灸感、传导方向、传导加强3方面对灸感出现快
慢进行评价。
患者感觉
局部温热或麻木、虫行等,并伴有微汗出
上传至颈部、下传至膝部、前传至 腹部
传到头部、前臂、足背、脚底等,伴有全身
明显汗出,温透所着衣服
传过颈部、膝部,稍到头部、前臂、足背、
脚底等,伴全身轻微汗出
随着灸疗的进行,不能传过颈部、不能
传过 膝部
4.3 治疗感受 参考自制薰灸过程患者感受评分表(见表
3)。薰灸过程中,患者除灸感外,施灸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温
热、刺痛、灼痛,这些感觉在治疗过程中是可能预见的,对患者
来说,有时因一种体位太久而出现不适。
4.4 操作难易 参考自制薰灸过程操作难易评分表(见表
4)。薰灸过程中,操作艾灸床难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术者对技术要求、患者对参与要求及患者对灸感要求、艾灸时
对艾烟控制。
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
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u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 2491 •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2年9月第27卷第9期 CJTCMP , September 2012, Vol . 27, No. 9
讨论
腰肌劳损的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臀部疼痛,反复发作,疼
痛可随气候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局限于1个部位,也可密散整
个腰部,主要沿河车命强段分部,因此河车命强段是治疗的关
键部位。河车命强段位于腰骶部,主治脊强腰痛,手足逆冷,下
肢痿痹,腰膝酸软等,集中了腰骶部重要的穴位,如命门、腰阳
关、腰俞、长强、肾俞、关元俞、气海俞、八髎穴等,这些穴位都
是艾灸针刺常选穴位,也是养生保健常用穴位,治疗时以河车
命强段为主,直达病所。
薰灸疗法是笔者在运用艾灸床施灸过程中发现的一种特
殊灸法。《庄子》“越人,熏之以艾”,此处的“熏之以艾”说的
是传统灸的直接灸和间接灸,后者包括回旋灸、往返灸、温和
灸、雀啄灸,这些大多从上向下灸或者是侧向灸,同薰灸疗法不
一样,薰灸疗法是从下往上灸,包含有薰蒸和艾灸概念。艾灸
床相对密闭的箱体聚热、聚烟降低了传统灸法热能及艾烟的
扩散,增加经络腧穴的透皮吸收。灸疗中起作用的一是艾绒燃
烧过程的温热效应(物理作用),二是艾燃烧生成物的药物效
应(化学作用),三是艾灸治疗中经络腧穴起的特殊作用(途径
作用)[6]。艾燃烧生成物是一种挥发性物质,性轻好动,透皮性
好,被人体的经络腧穴吸收后,具有发散风寒、活血化瘀、通络
止痛和散结祛湿的作用。笔者运用艾灸床从下向上薰灸时,相
对密闭箱体不但能聚热(增加物理作用);而且能聚烟,防止艾
燃烧生成物随烟到处扩散,增加艾燃烧生成物浓度(增加化学
作用),更有利于经络腧穴的透皮吸收(增加途径作用)。
运用艾灸床对腰肌劳损患者进行薰灸治疗,疗效明确,灸
感明显,治疗舒适,操作简单,具有药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
灸疗面广等特点,能真正体会“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愈”、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的深层含义